大明江山

第13章 宫外生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曾经是军人的朱由检,对这个道理并不陌生。他想利用有限的财力,创造出更大的财力,那才是最大的实惠。

  朱由检决定先用仅有的五万两银子,掘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做生意,挣大钱。苦于自己的身份,如果大摇大摆的出去,魏忠贤的爪牙会跟着自己,静悄悄的跑出去,如果被人发现自己做生意赚钱,又怕被人诬陷。

  朱由检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合适,好在自己彻底理顺了王府内没有一个内奸,魏忠贤的爪牙都是在王府附近监视,这让朱由检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是大摇大摆的出去好,光明正大的出去游玩,他魏忠贤自然抓不住自己的把柄。

  “小恩子、小淳子,你们几个以前跟着王安都出宫采办过物品,你们认为目前什么东西最赚钱。”

  “王爷,您的意思是要做生意。”王承恩疑惑的问道。

  “承恩,这还用说,王爷肯定是想大赚一笔,这一大家子都等着吃饭,王爷能不犯愁嘛!”曹化淳说道。

  曹化淳的机灵,朱由检觉得都有些讨厌,虽然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陷害你袁崇焕的罪魁祸首之一,但袁崇焕的生死也跟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用他做事的是自己,自己自然会看管好这个家伙。用他就让他像头牛似的拼命干活,不让他闲着,只有这样,他就没有别的坏心思去陷害别人了。

  “小淳子,你的话还真多,有些话不能够明着说,心里明白就好,明白不!”

  “王爷,要说做生意,我大明物产丰饶,京师又是个大杂烩,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最赚钱的是茶叶、丝绸、瓷器、古董。奴才还听说听说,荷兰红毛子、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毛鬼子,还有扶桑倭寇,都对我大明的产物垂涎三尺!可咱们身在京城,又不敢去海上做生意呀!只有就地取材!”

  “嗯!有道理,本王觉得还是现在京城转转再说!对了,你们最近盯好了,看看东厂、锦衣卫的人,还是否在王府门前转悠。一旦有什么事情,随时告诉本王。”

  朱由检自从出了皇宫,原本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驱使他要走出去瞧瞧。碍于魏忠贤派人秘密守在王府周围的街道上,自己只能够潜心读书,在王府秘密历练自己曾经残缺记下的功夫,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朱由检憋得实在难受,不甘心在阉党的监视下生活!

  出宫近一年的时间,朱由检从来没有出府半步,除了给父皇泰昌帝上香祭祀,自己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最主要的目的是,麻痹魏忠贤,使敌人对自己放松警惕!

  他拿着那只小的单筒望远镜,站在王府的高处,秘密的监视王府外的动静。可能是自己足不出户,王府周围阉党的眼线日渐稀少。

  皇宫内,魏忠贤正在纳闷,这个小王爷这么常时间不出王府,是不是有些不对劲。他正在犹豫之际!

  东厂的眼线来报:“九千岁,我等在信王府外日夜监视,不曾见王爷外出,更不见有朝廷大臣求见。凡是前往祝贺王爷迁居之喜的大臣,在王府里逗留片刻,便全部打道回府。近两个月来,我等并未见王爷出府半步,除了王府几个伙夫和采办日常用品的侍从出入外,王府内并没有任何异常的动静。”

  “哦!看来是咱家高估了这个小王爷了。”

  “九千岁,那奴才等是否要继续监视?”

  “哈哈哈!不必了,这个小王爷只是个毛头小子,借他个胆也闹不出什么事情。”

  朱由检麻痹敌人的策略成功了,表面上他让王承恩、曹化纯带着人去采购日常的生活用品,却是在麻痹魏忠贤的眼线。

  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宅男,足不出户,对自己放松警惕。

  如释重负的朱由检就好像是送了缰绳的野马,向母亲庄妃请安之后,自己带着王承恩、曹化纯、胡阳、张旭、李常等几个人换上平民服饰,从王府后门悄悄的出府。

  明代北京城的繁华,与唐朝长安城不相上下,昔日的老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兴建的。北京城的规模要比元大都要大出好几倍。

  内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兴建、扩大,外城则是在嘉靖年间修建完成的。修建外城表面上看是扩大京城的规模,实际上是为了拱卫紫禁城的安全。

  紫禁城坐北面南而建,前边是正阳门,后边是景山,再往北是德胜门与安定门,景山与德胜门、安定门形成了背面的保障,南面的正阳门则是直接对着紫禁城的端门、午门,不利于皇宫的防守。

  嘉靖帝一面为拱卫皇宫,一面扩大京师的规模,大力兴建外城,才有了后来北京城的整体轮廓。

  崇文门是京师最为热闹的地区之一,车水马龙的各路商人都要经过崇文门。也可以说,崇文门是京师商贸集散地之一,京城大部分的货源都要从崇文门,流向京城的每一个牌坊地区。

  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区不断增多,地区分布也有变迁。最主要的有正阳门里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和崇文门一带的市场十分繁荣。大明门(皇城南门)前棋盘街,“百货云集”,由于“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这显然是位置居中,又接近皇城、宫城和各级官署衙门,来往人多,商业自然繁荣。

  最为出名的是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面,崇文街西,往来约两里路。南北两里,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市。

  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在开市之日,“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也是热闹异常。

  清代的“灯市在东华门崇文街,今亦在琉璃厂”,可见,明清两代的灯市也在不断变迁,并非固定在一个地方。东华门外的灯市,今名灯市口(东西向街),琉璃厂在外城,也是一条东西街。

  以上所说的东华门,应为东安门,因为东安门外才是王府街。城隍庙市在西城西南隅,即今复兴门里以北,“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西墀庑,列肆三里。

  图籍之旧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证明这里是明北京城的古董市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

  内市是皇亲贵族购物的市场,位于“禁城(紫禁城)之左(东),过光禄寺(东安门内街北)入内门,自御马监以至西海子一带,皆是。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三日,俱设场贸易”。

  也就是说,内市在东安门里,每月有三天的交易时间,多为高档商品,有貂皮、狐皮、平机布、棉花、酒、宝石、金珠、药材、犀象等。崇文门为里城南墙东边城门,为北京诸城门中征税最多的一处。

  尤其是万历初年规定,凡进城货物一律“赴崇文门并纳正条船三税”,使崇文门一带也形成一个繁华的市场区。明清两代,运河进城也只有崇文门一线,水路交通方便,商业自然繁荣。清代时崇文门额征正税银94483两,为各个额征点之冠,就是典型例证!

  正是明代北京城特有的布局,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元明清三代王朝定都的特有标志。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也为北京城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契机,明代大运河枢纽每年南北货物转运,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也是帝国南北控制政治格局的一条内陆河流。江南的经济发展在明代是非常的发达,北方则是政治中心,帝国百分之六十的赋税都是来自于江南。

  朱由检出了皇宫,犹如困龙入大海,京城繁华的景象,使朱由检第一次沉浸在快乐的回味当中。

  压抑的皇宫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接下来朱由检就要找找有什么赚钱的商机,便于日后发展做全面准备。

  任何一个时代,没钱是寸步难行的。一个国家缺少资金运作,就会贫穷落后,军费开支就会缩减,武器装备就不能够及时更新换代。

  朱由检带着几个家丁,在内城的繁华商业街转了大半天。又转到,城隍庙市,西城西南隅的商业街。

  图书、字画、古董、珠宝金银器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商铺,有大有小,摆摊位的小商小贩,也是一步一摊,街头摆到街尾。

  老北京商业繁华的程度,与当年唐朝长安城的繁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越长安城。

  朱由检走进一家商铺就先询问商品的来源地,价格几何,他对古董的认知不在行,所以他只了解进货渠道和商品的差价。

  尽管古玩字画的差价可大可小,珠宝玉器的价格更是天上地下,赝品、真品、极品的价格说都说不清。毕竟每一件物品存在的价值不同,就是要看商品质量的好坏。

  整条街转弯已是夜幕时分,朱由检带着他们打道回府,命众人饱餐一顿,各自休息。

  朱由检自己来到书房,一个人开始考虑哪一种商品,能够赚钱,见效快呢!

  他单手托腮苦思冥想,看到桌案前的玉印章,突然灵机一动,翡翠,玉石,钻石。他认为京城皇亲国戚,官宦子弟、商贾名流,都喜欢佩戴一些预期戒指之类的。

  白天在城隍庙市的商铺里,见到满目琳琅的珠宝玉器,唯独没有钻石之类的饰品。另外,这个时代的茶叶、绫罗绸缎等等都是稀罕之物,就看自己如何运作的事情了。

  朱由检找出从皇宫中带出的书籍,翻阅着历朝历代记载有关商人经商的记录。他隐约记的,后世山西人、安徽人、江苏、浙江人都是经商的高手,山西、安徽地方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经商之士能人辈出。

  浙江、江苏,依靠水运,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的经商故事,晋商、徽商更是誉满天下。

  朱由检后世虽然是个武警,对经商一窍不通,可是对晋商、徽商的传奇还是听了不少,尤其是自己服役的江南一带,经商之人更是层出不穷。

  转念一想,自己不是经商的材料,虽然是万事开头难,还是要寻找一个善于经商的人辅佐自己,身边的人都是从皇宫里带出来的,都不是这块料。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缺了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了人才。

  我的经商大才,你在哪里呀??????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重生于万历四十八年 第2章 万历驾崩 第3章 泰昌皇帝的悲哀 第4章 泰昌皇帝之红丸案(上) 第5章 泰昌皇帝之红丸案(中) 第6章 泰昌皇帝之红丸案(下) 第7章 世间再无泰昌帝 第8章 移宫案的波澜(上) 第9章 移宫案的波澜(下) 第10章 移宫案的结局 第11章 魏忠贤崛起(下) 第12章 最穷的王爷 第13章 宫外生活 第14章 寻找经商之才 第15章 沈曲渊的身世 vip 第16章 沈曲渊的实力 vip 第17章 出塞经商 vip 第18章 宁远中转站 vip 第19章 遭遇马贼 vip 第20章 辽阳收货(上) vip 第21章 辽阳收货(下) vip 第22章 宁远情报站 vip 第23章 未雨绸缪 vip 第24章 皇宫内外的变化 vip 第25章 阉党横行之内外有因 vip 第26章 阉党横行之陷害嫔妃 vip 第27章 阉党横行之变本加厉 vip 第28章 阉党横行之裕妃被害(一) vip 第29章 阉党横行之裕妃被害(二) vip 第30章 阉党横行之裕妃被害(三) vip 第31章 阉党横行之试探东林党(上) vip 第32章 阉党横行之试探东林党(下) vip 第33章 阉党横行之冯贵人遇害(上) vip 第34章 阉党横行之冯贵人被害(下) vip 第35章 阉党横行之慧妃失宠(一) vip 第36章 阉党横行之慧妃失宠(二) vip 第37章 阉党横行之慧妃失宠(三) vip 第38章 阉党横行之慧妃失宠(四) vip 第39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之祸(一) vip 第40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之祸(三) vip 第41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的命运(一) vip 第42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的命运(二) vip 第43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的命运(三) vip 第44章 阉党横行之成妃的命运(四 vip 第45章 沈曲渊出关(上) vip 第46章 沈曲渊出关(中) vip 第47章 沈曲渊出关(下) vip 第48章 沈曲渊归来 vip 第49章 启程在即 vip 第50章 启程南下 vip 第51章 扮鬼吓人(上) vip 第52章 扮鬼吓人(下) vip 第53章 偶遇玄扈先生 vip 第54章 初到南京 vip 第55章 章台柳隐 vip 第56章 孝陵祭祖(上) vip 第57章 孝陵祭祖(下) vip 第58章 奢侈的宴会 vip 第59章 再遇董小宛 vip 第60章 相思水榭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