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开元

第9章 官场之事

  接下来的几天,蝗虫在冯家村附近的几个村镇飞速蔓延开来。开始还只是偶尔三三两两的几只,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接着蝗虫就成群结队地从西边飞过来,如过境旅游团一样悠闲;到后来,就是黑压压的一片飞滚过来了。放眼望去,蝗虫似乎占据了大半片天空,连日头都似乎被遮掩得失色了不少,思之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天,柳冬成天跟在刘刺史旁边,为他记录首发物资。一批又一批的物资从深州府库运往冯家村大屋,又经过柳冬之手发往四野八乡。

  各地乡民都发动起来了,每日里背着麻袋到大屋来的人不少。麻袋里装的都是蝗虫,官府悬赏,一斗蝗虫换一斗粟米呢。这些蝗虫在有司差人之处粗略地量了一下,到柳冬处记了一下帐,就有交给分管公差觅地挖土深埋或者是火焚。而那些乡民,也都喜气洋洋地背着或大或小的粟米袋子回去了。

  这些天来,刘刺史忙得不可开交。柳冬所限之策虽然大多着人实施了下去,然而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因此刘刺史心下也是着实忧虑。

  “大人,小人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向大人请教一二。”

  一直以来,柳冬对这深州和安平县的关系十分不解。按说大唐州管县,安平县是归深州管的,这刘刺史就是安平县令的直接上级领导。要按照柳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官场生态来看的话,这上官应该对下属官僚的官位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若是把上司伺候好了,跟上司走得进了,让上司觉得你对他恭敬,是他的人,那么,就算是政绩上一塌糊涂,只要上司不倒,下属自然官运亨通。可要是对上司招待不周,跟他敬而远之的话,上司就觉得这名下属靠不住,若有什么需要坚定立场的事情,他多半不会跟自己一条心。这样的话,上司就会跟你处处使绊子穿小鞋。下属就算政绩再好,那恐怕也很难得到升迁;相反,他还会觉得下属政绩越出色,对自己的威胁越大,所以还会处心积虑地想拔掉这颗钉子呢。

  现在刘刺史不辞劳苦地下乡,到属安平县管的冯家村蹲点,这其实是提供给安平县令一个接近上司的最好机会,别的县的同僚求都求不来呢。按照正常的逻辑分析,安平县令应该责无旁贷地赶来配合,鞍前马后地服饰才对啊。

  而且这治蝗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存亡,兹事体大,就算安平县令是个刚正不阿的不媚上的官员,对这关乎自己政绩的事情,也该积极参与才是啊。若是庄稼颗粒无收,他安平县令凭什么保住官位啊。

  可现下看来,这位安平县令看来对为官之道那是一窍不通啊。刘刺史来了这么多天了,不但安平县令从未露过面,安平县其他的官员衙役也是一个不见踪影。就连下面的里正村长保长之流,对刺史刘大人的命令唯唯诺诺倒有,积极配合那是不大可能;刘刺史使人要户籍要劳力,这些人倒也不加阻挠,可要这些里正保长组织当地民力,那他们就要推三阻四了。这几天,也没少见刘刺史就此事跟他们发火。可他们请罪之事是家常便饭,只要出了大屋的门,依然是我行我素,视长官之权威如无物,真是魏晋遗风啊。这些里长之风骨,把对刘刺史之命恭听谨从的柳冬看得汗颜不已。

  这些天来,柳冬日日跟在刘刺史身边,对他的脾气也摸得差不多了,于是大着胆子,把在自己心底藏了很久的疑问说了出来。

  唉,刘刺史叹了一口气,默然不语,良久,才把其中的隐情跟柳冬一一道来。

  原来,自古以来,朝野对蝗虫为害一事就有两种态度,并因而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蝗虫是天灾,是上天认为天子德行有亏,从而降下蝗害来示警的。所以,对蝗虫不但不能捕杀,反而要恭恭敬敬地奉着。要想消除蝗害,只有让天子修德政,惠万民,从而感动上天。若上天觉得天子有足够的诚意,才会把蝗虫撤回去的。若是一意孤行,对上天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大逆不道地捕杀上天的使者,那上天就会震怒,从而降下更大的灾祸下来。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接着,他们又举了历朝历代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特别强调,前朝某个时期,某某帝王藐视天意,执意捕蝗,结果蝗虫之害愈演愈烈,民不聊生,导致社会动荡,最终亡国灭族。

  而另一派则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根本不信蝗虫是上天使者的说法,主张积极捕杀蝗虫。若蝗虫捕杀干净,则蝗害自然就消除了。至于以前的某个朝代捕蝗尔后亡国的事,其错不在捕蝗本身,而在于执行的人不够积极主动,死抱着蝗虫之害乃天灾之类的迂腐观点。既然蝗虫没有捕杀干净,自然无法消除蝗害了。

  现在的大唐,宰相姚崇就是后一派的代表。他自入相以来,积极主张全面动员,捕杀蝗虫,消除蝗害。而刘刺史对这一政策也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的。他与其他持同一政见的众同僚一道,在河东河北各州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捕蝗行动。

  而另一派的官员队伍也同样庞大。这些守旧的官员,不参与灭蝗不说,还采取各种手段明里暗里阻挠捕蝗行动,拖自己政敌的后腿。安平县令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安平县令守牧一方多久,将自己在安平县的势力经营得铁桶一样,插针不进。他又欺负刘大人新任刺史,根基未稳,对他的命令向来是阳奉阴违。这次防治蝗虫,本来刘刺史早对安平县令下了公文,要求其组织县内的民力物力,主持捕蝗。没想到,这位县令收到刘刺史的公文后,干脆随手将之束之高阁,连回信都没有一个,更别说有什么行动了。

  无奈之下,刘刺史只好自己下乡蹲点,差人物资都从州府调过来。毕竟,安平在深州的最西边,为深州捕蝗第一道防线,实在是深州治蝗的重中之重。不过州府公人毕竟对乡下情况不熟悉,刘刺史只好越级组织当地里长,配合捕蝗。

  没想到,那位手眼通天的安平县令,竟然事先跟境内各地里长通了气,不许他们全力配合刘刺史捕蝗。各地里长对他也是又敬又怕,纵以刺史之权威,也不能刺激他们心生违抗县令命令的念头。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于是,他们只好左右逢源,尽量做到两边都不至于太过得罪。

  其实,刘刺史还有一点没有跟柳冬说。那就是,即使是深州官衙也不是铁板一块。而且在守旧派与灭蝗派之外,还多了个中间派。几派官员中,守旧派的实力最强,中间派人数众多,而刘刺史挂帅的灭蝗派,除了他自己外,只有三两只小猫。真是憋屈得很。守旧派和中间派彼此势力盘根错节,又相互倾轧,根基未稳的刘刺史,现下还没法整合两方势力。所以这次刘刺史下乡,用人方面也会如此捉襟见肘。若是这次蝗虫危害得不到控制,刘刺史就只有卷起铺盖回家的份了。当然,这些情况关系到州府声誉,刘刺史就不好宣之于口了。

  看来不论古今,官场果然都是复杂无比啊。柳冬忖道。不过他也没心思在这方面想得太多。毕竟,这一切距现在的柳冬太遥远了,仓廪实也能知礼节,是不是。柳冬现在最期待的,是自己那捕蝗之策卓有成效,然后刘刺史大人能兑现自己的赏格。那可是两贯铜钱啊,足够自己和冯七婶母女好几年的生活费了。

  柳冬和刘刺史就这样在大屋大堂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眼见那角落里的粟米堆越来越矮,柳冬账簿上捕到的蝗虫数字也越来越多。心想,看来先人以前总结出来的主意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别的不说,这个悬赏捕蝗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了嘛。

  此时已是日暮时分,柳冬估计今天这账簿工作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于是他把账簿归类整理好,就打算和刘刺史告别。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走进一人,上得前来冲刘刺史一拱手:“大人,在下来得迟了,还请恕罪。”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醉回大唐 第2章 青年聊发少年狂 第3章 周公吐脯 第4章 宣政大使 第5章 春晖 第6章 蝗虫何煌煌 第7章 蹩脚的书吏 第8章 治蝗之策 第9章 官场之事 第10章 拜师 第11章 论科举 第12章 大胜 第13章 两串铜钱 第14章 赶集 第15章 备考 vip 第16章 不如归去 vip 第17章 相依为命 vip 第18章 哥舒夜遁逃 vip 第19章 初抵深州 vip 第20章 重逢 vip 第21章 倾盖如故 vip 第22章 意踯躅 vip 第23章 再论科举 vip 第24章 花样王爷 vip 第25章 深州市令 vip 第26章 月上柳梢头 vip 第27章 君自故乡来 vip 第28章 晋见上差 vip 第29章 三位参军 vip 第30章 淳淳教导 vip 第31章 新官上任 vip 第32章 案牍劳形 vip 第33章 上元灯火 vip 第34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 vip 第35章 路边的小姑娘 vip 第36章 赴宴 vip 第37章 安家 vip 第38章 宜其家室 vip 第39章 忽闻急报 vip 第40章 初识干戈 vip 第41章 谁家新燕 vip 第42章 协商 vip 第43章 戚戚乎守义 vip 第44章 雪夜惊变 vip 第45章 生死血战 vip 第46章 故交 vip 第47章 刑讯逼供 vip 第48章 连环阴谋 vip 第49章 扑溯迷离 vip 第50章 风雪夜归人 vip 第51章 曙光 vip 第52章 山雨欲来 vip 第53章 左右逢源 vip 第54章 父子之亲 vip 第55章 交易 vip 第56章 高手风范 vip 第57章 手谈 vip 第58章 锦衣夜行 vip 第59章 神秘来客 vip 第60章 薄礼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