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第3章 艺术荟萃

  音乐舞蹈

小提琴

  小提琴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15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小提琴”。之后,又经过多年演变,慢慢形成了现代的小提琴。小提琴由70个零件组成,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的强烈感情,不仅是现代管弦乐队中最主要的乐器,也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更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手风琴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国笙簧的发音原理而制成的。1777年,中国器乐“笙”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1821年,德国人德里克·布期曼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他又于1822年,在奥拉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在布斯曼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口琴

  口琴源于我国的“笙”。18世纪,笙流传到欧洲。之后,人们从它的结构而研究发明了口琴。口琴大约在1898年传入日本大阪,流传了约30年后,人们发现当时的口琴无法完善演奏日本的民谣歌曲,便开始改良,形成今天的口琴。1924年到1933年间,现代口琴被传入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多被用于民间音乐中,偶尔也在流行音乐如摇滚乐中使用。

双簧管

  双簧管,也叫欧巴,它的前身是肖姆。肖姆是14世纪初源于印度的一种的双簧乐器。肖姆有两大类,一类是由唢呐演变而成的军乐肖姆,另一类是脱胎于风笛旋律管的民间肖姆。16世纪,除了尺寸大小不同的肖姆在军乐中使用外,还开始出现了一些合奏型双簧乐器。17世纪中叶,法国将一种较小的肖姆作了改进后,命名为双簧管。至此,真正的双簧管问世。18世纪初,双簧管以它鼻音似的芦片声,及徐缓如歌的曲调,而被誉为“抒情女高音”,并在欧洲的音乐中成为脍炙人口的乐器。而今,它流传于世界各国。

管乐队

  管乐队是音乐合奏团体,一般不包括弦乐器,就是把木管、铜管与敲击乐器合奏组称为管乐队。管乐队始于15世纪的德国,是军队生活的常备部分,后传至法国、英国。19世纪中期,管乐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第一支管乐队是解放战争期间成立的军乐队。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管乐艺术也有了长足发展。现在,管乐队已成为普及音乐艺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艺术力量。

交响曲

  早期的交响曲,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成的。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18世纪,序曲性质的交响曲逐渐脱离歌剧,吸取了其他器乐曲的因素,发展成为独立的有3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之后经过音乐家海顿、莫扎特的大量创作实践,确立了规范的交响曲式,即古曲交响曲。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把交响曲带入了新阶段——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进入20世纪,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曲中,交响曲仍然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着。

圆舞曲

  圆舞曲,英文是Waltz,因此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农村舞曲——兰得勒舞曲。之后,在兰得勒舞曲的基础上,圆舞曲发展成为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的时候,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非常轻快、优美。

  圆舞曲是一种源自日常生活的音乐体裁,但是它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圆舞曲以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

协奏曲

  协奏曲,原意是在一起竞争或比赛,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16世纪,协奏曲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17世纪后半期起,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协奏曲是为独奏和交响乐队而写的一种多乐章大型作品,独奏者在乐队的紧密配合下,才得以把他固有的艺术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种艺术技巧和交响性的结合,使协奏曲得以满足不同大众的要求,成为大众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

奏鸣曲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又称“奏鸣曲套曲”。由1件乐器独奏的奏鸣曲,称为钢琴奏鸣曲。由1件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奏鸣曲,如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奏鸣曲,称为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和钢琴合奏的奏鸣曲,称为长笛奏鸣曲等。

  奏鸣曲是由3个或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每个乐章有不同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第1乐章是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3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 4乐章是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强烈节奏步伐的歌曲,起源于16世纪西方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后来,人们也经常采用这种特殊的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从17世纪开始,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和用于世俗性的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和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

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起初,小夜曲是青年男子夜晚对着心爱的人的窗口所唱的歌曲。演唱的时候,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悠扬动听、缠绵婉转。小夜曲很快就成了一种曲调优美、充满浪漫色彩的小型声乐曲及器乐曲。后来,有些作曲家,采用小夜曲的体裁形式,创作了小型器乐曲或多乐章的中型器乐作品,把它从窗前搬到了舞台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歌剧《唐璜》第二幕里,就有用曼陀林伴奏的典型小夜曲。

爵士乐

  爵士乐,是一种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19世纪,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用音乐来是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从19世纪末开始,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并吸收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他音乐类型,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爵士乐。其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爵士乐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种形式都非常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独具的魅力,并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个中种种乐趣,就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摇滚乐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一般是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贝斯和鼓演出。摇滚乐源于1940至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和rockabilly,它们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和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和民间音乐融合产生了民谣摇滚,与布鲁斯音乐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与爵士乐融合产生了融合爵士乐。70年代,摇滚乐融合了灵魂乐、放克和拉丁音乐。80年代,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硬核朋克和另类摇滚。90年代,摇滚乐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

军乐

  军乐由铜管乐、木管乐、打击乐组成,以集体合奏为主要表演形式。由于这种类型的音乐在军队中常用,故称军乐。军乐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气势恢弘壮观,乐曲浑厚流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和鼓舞。

  军乐的原始功能是统一步伐、传递信号、激励士气。但是,在典礼和仪式上演奏的军乐已经超越了以上功能,从而成为军风军威的象征。由于军乐的原始功能,故其比较简单、曲式一般、节奏鲜明、分句划一、速度固定。此外,军乐队必须能够在行进中演奏。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对而言是最为准确、严密、科学的。五线谱是一种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和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方法。五线谱一般分类为:总谱,分谱,大谱表。

  五线谱是在纽姆记谱法和有量记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五线谱传入中国,文字记载中最早见于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和新学的兴办,五线谱逐步在中国流传和使用。

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

  16世纪,一名天主教的修道士用1、2、3、4、5、6、7来代表7个音来写谱教歌。1742年,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向科学院宣读的一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的论文中再提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后,法国的一些音乐家、数学家、医生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和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数字简谱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

音乐指挥

  在各类管弦乐队、合唱队等集体性的音乐表演中,音乐指挥站在乐队、合唱队前面,手拿指挥棒,并结合肢体语言指挥如何演奏或演唱。音乐指挥是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指导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多个声部的演奏成为一个整体。

  指挥者右手拿着指挥棒,掌握和速节拍度,但合唱指挥一般不使用指挥棒。其左手主要表示强、弱等乐曲表情。其脸部表情、头部和身体的动作,也是指挥中的一个方面。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奏或演唱人员必须根据其意图来表达。

指挥棒

  指挥棒是绝大多数指挥的必备,它不仅帮助增加指挥的表现力,并且还起到节拍器等很多功能。短棒的长度大多为30cm至35cm,短棒一般用于指挥合唱和编制不太大的音乐作品中;长棒的长度一般都大于40cm,长棒指挥大型作品便于提示后排的乐手。

  指挥棒的棒体以白色为佳,这样乐手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款式非常多,可谓是多姿多彩,特别是手柄的形状,常见的有圆柱状、水滴状、橄榄状、球状、葫芦状等。棒体直径和重心的位置是鉴定指挥棒质量的重要指标。

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简称电音,是一种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最先进行电子音乐试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并制成了唱片。从此之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起来。

  电子音乐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而制作形成的。其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者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过其他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结处理,使之再生、复合,最终组成作品。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是一种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五四运动以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歌坛主要唱法之一。

  世界声乐大师们的演唱、教学,使当今的美声学派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完美的声乐艺术。美声唱法有以下特点:音域宽广,声区统一;声音连接圆润和优美;明亮松弛,讲究高位置;灵活华彩,轻巧俏丽;重视呼吸,用气歌唱;注意内涵,表现丰富。

巴赫

  西方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巴赫萃集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对之后的德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的作品深沉、广阔、悲壮、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其通过宗教音乐形式,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的同情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巴赫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并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

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1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的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1813年,他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同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在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并继续创作。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1828年11月19日,年仅31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虽然舒伯特的创作生涯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

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从幼年就非常喜爱波兰民间音乐,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16岁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未满20岁就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在肖邦的音乐生涯中,从没有离开过钢琴,几乎所有创作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具有较为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不仅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乐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响功能。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钢琴曲被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在音乐上,李斯特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创作了《匈牙利》《塔索》《前奏曲》等13首交响诗。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10首钢琴练习曲。

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1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之后,他辞去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在这段时期中,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旋律具有独特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性,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哑剧

  哑剧是一种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哑剧”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模仿者”。可见,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并不是指剧种本身。

  大约在100多年以前,人们第一次把童话题材作为哑剧的故事情节。剧种有一个头戴面具、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滑稽角色,因此这种剧当时被称为“以丑角表演为主的戏”。到了19世纪末,演出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新式的舞台灯光和机械操纵的舞台布景。这个时候,更多的杂剧演员也投入到了哑剧演出的行列之中。

歌剧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出现过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采用歌唱的形式。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也持续不断。但是真正称得上的“音乐的戏剧”——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1600年,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婚礼上,作家伯里和卡契尼把意大利著名诗人利努西里写的长诗《欧律狄斯》(欧律狄斯是希腊神话中歌手阿乐甫斯的妻子)配了乐曲并编为歌剧在婚礼中演出。这就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歌剧。在歌剧中,他们大胆突破传统的戏剧形式,把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集合到一起,并突出歌唱,创造了世界第一部公开演出的歌剧《伏丽狄西》。此剧公开演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人们广泛接受了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从此,歌剧以意大利为中心兴盛起来。

百老汇

  百老汇,原意指“宽阔的街”,是纽约曼哈顿岛区一条长街的名称。百老汇大道的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中心,因此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如今,其已经成为美国现代歌舞艺术、娱乐业的代名词。

  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具有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百老汇就好像电影圈的好莱坞,具有极强的商业色彩和娱乐性,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功力非凡的超级明星、豪华炫目的舞台、通俗易懂的剧情,构筑起了其音乐剧长盛不衰的骨架。

噪音和乐音

  声音大致分为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是有准确高度的音,噪音是没有准确高度的音。在音乐中所用的音大多是乐音,只是偶尔使用噪音。

  声音既由震动而生,当震动起来比较单纯,又有规律的在一定时间内震动一次,所发的音有准确的高度,称之为乐音;反之,如果震动没有规律,或者好几种震动夹杂在一起,杂乱无章,没有准确的高度,称之为噪音。

古典音乐

  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是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因古典音乐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年到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是大众所喜爱的音乐。当我们听到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的音乐时,它不仅带来我们优美的旋律,还有最真挚的情感。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萌芽于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当维也纳出现了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之后,古典主义音乐才得以形成。所以,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虽然歌剧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器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特色,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体裁的音乐。而且,这些音乐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至今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然而,由于在近几十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流派非常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所以,现代主义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不是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

  与浪漫主义音乐和其之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主义音乐不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音乐风格也非常多样化。在节奏、音高、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方面,现代主义音乐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方面,形成了现代主义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

随想曲

  随想曲,是一种相当古老的音乐体裁。早期的随想曲,是一种自由的赋格曲,所谓赋格曲,是各声部互相模仿的复调乐曲。后来的随想曲,泛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作曲者不受主题的约束,可以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

  随想曲的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机。16世纪,其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器乐曲。18世纪中叶,其常指技巧性的器乐曲。19世纪,其常指带有诙谐性、即兴性的钢琴曲和管弦乐曲。

嬉皮士音乐

  嬉皮士一词始见于20世纪60年代,指生活在既定的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年轻人。其特点是他们寻找一种非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偏爱奇异服装和发型,常服用引起幻觉的麻醉剂或大麻。当时,西方社会动荡不安,整个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人们在精神上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为了求得自我和社会、物质和精神上的平衡,人们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这时超道德、超社会的嬉皮士运动开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嬉皮士音乐(一种迷幻摇滚)开始形成。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在维也纳郊外的一个露天舞台举行。这场音乐会变成了盛大而欢乐的舞会,并一直持续到天明,这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每年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11:00(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富丽堂皇,被鲜花装点得格外美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雅、豪华、轻松、热烈。

世界音乐之都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公认的“世界音乐之都”,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北麓,多瑙河贯穿城区。维也纳的音乐艺术发展不衰,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云集,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等都来自于此地。这里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更是闻名全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歌剧院,是以“音乐之都”享誉世界的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

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是从1934年开始设立的,设有最佳作曲、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项奖。作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一系列音乐的作曲家,配乐不是单纯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的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主题歌的人。

钢琴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古希腊时,有一种乐器,是在一块木板上绑上几根丝弦,弦下边支有弦马,可以移动测量声音,这种乐器便是钢琴的雏形。到了14世纪,这种乐器发展成古钢琴。1709年,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斯托福里制作了更为先进的钢琴。他采用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直接来控制声音的大小。这种钢琴是现代钢琴的基础,到19世纪被广泛采用。19世纪20年代以后,钢琴得到不断改进。1821年,法国人埃拉尔改进了击弦机的结构,使击弦机能迅速重复击弦,为快速演奏创造了条件,从而可以演奏技巧复杂的作品。此后,又经过许多乐器制造家和音乐家的不断努力和改良,现代钢琴在品种和性能等方面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

吉他

  吉他,被称为“乐器王子”,通常有6根弦,又称六弦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诗琴”是它的前身;有人认为它是亚述、巴比伦的“基法拉琴”和埃及的“基法拉琴”的后裔。但据较多文献记载,吉他最早源于阿拉伯的古老弹拨乐器“乌德”。14世纪以前,由阿拉伯摩尔人把它带到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出现了最早的五弦吉他,在西班牙和法国宫廷里风靡一时。18世纪,吉他进入了兴盛时期,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了六弦吉他,成为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并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摇篮曲》

  《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伴奏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其恬静和优美的旋律就像一首抒情诗,如民谣那样深入人心,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入沉闷的情绪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于是,这个享誉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诞生了。直至今天,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它都作为保留曲目来演奏。

《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是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的两姊妹米尔德丽德和帕蒂·希尔创作的。她俩一个是幼儿园教师,一个是音乐教师。这首歌写于1983年,原名叫《大家早上好》,1935年,他们重新填词,把歌名改成《祝你生日快乐》。歌曲曲调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成为人们举行生日宴会,不可缺少的欢乐旋律,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喀秋莎》

  《喀秋莎》是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创作的一首爱情歌曲,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1938年初,伊萨科夫斯基写出了《喀秋莎》一诗的前8行。一次,他与作曲家勃兰切尔相遇。勃兰切尔询问他有什么新作可以谱曲,于是他当场写下来这首诗交给了勃兰切尔,勃兰切尔填词入谱。这首歌首次在国家轻音乐团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前期,在歌词的后半部分,诗人把保卫祖国的战士和喀秋莎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深受人们的欢迎。

舞蹈合唱

  舞蹈合唱是一种将舞蹈和音乐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编舞者注重舞蹈和音乐的对应关系,把整个舞队视为一支声部配备齐全的合唱队,借鉴合唱中齐唱、轮唱和不同声部混置等唱法,来编排舞蹈空间加以充分的利用,建立了“空间和声”的观念,美国现代舞大师肖恩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就。

华尔兹

  华尔兹用w表示,是一种3拍子的舞蹈,又称“慢三步”。其原是欧洲的一种土风舞,其中一部分传到英国,经过整理规范成为英国华尔兹,即华尔兹,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慢三;另外一部分传到欧洲中部,仍然保持着土风舞淳朴、热烈的风格,经过整理规范成为维也纳华尔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也纳华尔兹。

  华尔兹享有“舞中皇后”的美称,动作如流水般顺畅,如云霞般光辉,波浪起伏接连不断的旋转,潇洒自如,典雅大方。华尔兹具有一切舞蹈所具备的作用,人们都认同华尔兹是交际舞中之王。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其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10个舞种。每个舞种都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和风格,根据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体育舞蹈起源于古代土风舞,通过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成为流传广泛的社交舞蹈。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进行了规范整理,制定了比赛方法,开始形成了体育舞蹈。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竞技性项目。

芭蕾

  芭蕾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其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又称假面芭蕾。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5个基本脚位和12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而这5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天鹅湖

  天鹅湖是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舞蹈代表作之一。其是四幕芭蕾舞剧,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天鹅湖至今仍然是舞蹈家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天鹅湖既保留了传统芭蕾音乐的典雅和优美,又有创造性表现,即丰富的交响性,把古典舞、代表性舞甚至哑剧连接发展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该曲音乐性格鲜明,富有情节性,每场音乐对场景的描述非常完美,对戏剧矛盾的振动和每个角色的内心和性格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评价为“首次将舞蹈作品具有音乐灵魂”。

现代舞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其内容和题材仍然停留在神话传说的范围内,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在这个时候,现代舞于20世纪初应运而生。

  现代舞和古典芭蕾相对立,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

迪斯科

  迪斯科,英文名为disco(discotheque的简称),标志着以舞曲为基础的早期流行音乐的开始。在流行音乐中,以强烈拍子为标志的迪斯科很快占有了优势,并且每个乐队都融合了一些迪斯科的成分。

  迪斯科是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身体扭摆的一种舞姿。和摇滚相比,其特点是强劲的、不分轻重的、像节拍器一样作响的4/4拍子,曲调和歌词简单。迪斯科经常在录音室进行音响合成,然后制成唱片。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迪斯科节奏单调和风格雷同,逐渐被其他节奏不那么显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霹雳舞

  霹雳舞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黑人舞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其创始人是美国东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劳德。

  1949年,詹姆斯布劳德在电视上唱新歌的时候,自己创作了一种希奇古怪的动作,吸引了青年们竞相模仿,并且在街头进行跳舞比赛。这种舞蹈传到西海岸洛杉矶之后,又出现了模仿木偶机器人动作的舞蹈。近几年来,美国东西两岸两大派街头舞蹈结合起来,深受青年们的欢迎,由于这种舞蹈大都在街头表演,所以又称“街头舞蹈”。

街舞

  街舞最早起源于美国纽约,是美国黑人由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变成的街边文化。其动作是由富有变化的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且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绕环、转动、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

  街舞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的技巧街舞,是最早流行的一种街舞形式,其中很多地面动作,比如翻滚、弹跳、倒立都是比较高技巧的个人街舞表演;另一种是集体街舞,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街舞形式,跳起来比较简单,既有舞蹈的感觉又有健身的作用。

拉丁舞

  拉丁舞,是以运动肩部、腰部、腹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两种。

  拉丁国标舞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规范、严格、标准的,是一种竞技专业舞蹈,内容包括桑巴、恰恰、伦巴、牛仔舞、斗牛舞。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自由社交舞,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一种富有激情、浪漫、活力、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放松、休闲,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际舞

  交际舞是一种社交性的舞蹈表现形式,需要男女两人合舞,又称交谊舞。交际舞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运动之美。交际舞主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感情,诠释内涵,因此,舞者的举手投足和神态情思表现出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和谐之美。男女两人构成交际舞的整体美,重在搭配合作的效果,如果两人反差很大,对任何一方都将是一种非常尴尬的遭遇。

  默契之美。交际舞中的默契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非专业舞蹈演员很难达到这一步。

工艺美术

油画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是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木板上进行创作的一个画种。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是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由于颜料有较强的硬度,颜料干后不变色,所以画面色彩丰富,立体感强。

  油画起源于欧洲,是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现存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而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的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广为流传的《蒙娜丽莎》。

水墨画法

  15世纪,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和达·芬奇等人,首先在作品中运用了水墨画法。其通常用画笔将稀释的墨水、深褐色颜料、水彩颜料均匀地涂在画面上,作品上不留画笔的痕迹。

  后来,水墨画法获得了高度发展,可以同时运用两种色调的水墨,使其中一种颜色逐渐转化成其他颜色。18世纪到19世纪,由于水墨画法适宜表现风景,受到地形画家的追捧。绘画时,除了留出作最透明的部分外,先在整幅面上涂一层打底的单色,然后再涂上各种颜料,创造出一种美感效果。

剪影

  剪影,是剪纸形式的一种,是用剪刀和黑色纸(或重色纸)剪制人物、动物及其他物体的典型外轮廓,无内部结构。剪影画面的形象表现力取决于形象动作的鲜明轮廓,而不利于表现细节和质感。

  剪影起源于法国,兴盛于18世纪末的欧洲。由于法国当时的经济不景气,也没有照相机,人们想要留影作纪念,就必须出高价请画家画像,但生活贫困的人们就无法得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法国财政部长希尔埃特公开号召普及剪影艺术。之后,剪影不仅在法国民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还流行于整个欧洲。

学院派

  学院派,一般意义上泛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师生相传、层层因袭而具有一种保守性质的绘画。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出现了明显的衰落现象,而且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冲击。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取代和世俗化的倾向,欧洲出现了很多“学院”。学院派排斥一切粗俗的艺术语言,要求高尚端庄和温文尔雅,反对激烈的个性表现,讲求理智和共性。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技巧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太过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

印象派

  1872年,法国绘画大师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油画《日出·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一位批评家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而且借用油画的标题,“印象派”由此得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画家们摆脱了对历史、宗教、神话等题材的依赖和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深入到大自然,以瞬间的印象作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只能多考虑画的整体效果,较少的顾及细节部分。

威尼斯画派

  15世纪中叶的威尼斯,很多以宗教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出现了浓厚的世俗化色彩,画面追求欢快、狂热和激情。威尼斯画家笔下的圣母和天使,常常是一些穿着华丽服饰的上层妇女形象。这种追求享受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为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家认为,只有用欢快、狂热和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绘出欢乐开朗而又色彩明丽的威尼斯世界。威尼斯画派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显示现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

浪漫主义画派

  浪漫主义在19世纪,特别是20年代到30年代,不仅风靡于法国,而且风靡于全欧洲。在19世纪初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了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在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以肯定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而且,毕加索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毕加索是一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而他的才能在于,在各种变化的风格中,都保持了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和谐和统一。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1885幅油画,7089幅素描,20000幅版画,6121幅平版画。

《最后的晚餐》

  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由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现藏于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它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了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餐的场景。当耶稣说“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时,门徒们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唯有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用手抓着一个以出卖耶稣作为酬劳的钱袋。画面通过刻画人物的形态、表情、眼神等,传达了每个人物不同的心态,与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互为补充,使此画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著名的创作。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画中的人物是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1503年,正是丽莎24岁的时候,银行家以丰厚的酬金请达·芬奇为其夫人作画。画中丽莎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这个世界上誉满全球的艺术品不仅是法国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而且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也引发了后人很多的猜测和研究。

断臂维纳斯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很多艺术家用雕像来歌颂女性之美,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纪,由阿历山德罗斯雕刻的“米洛斯的维纳斯”。1820年,一个维纳斯雕塑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被发现。该雕塑是大理石圆雕,高2.04米,形态端庄典雅,表情宁静祥和,她残缺的上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因此,此雕像又以“断臂维纳斯”著称于世,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撒尿小孩铜像

  撒尿小孩于廉的铜像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它建于1619年,由比利时雕刻家捷罗姆·杜克思诺创造。小于廉撒尿故事源于比利时民间传说,有不同的版本,但流传最广的是:17世纪,法国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之前,准备炸毁城市。他们安放了**,点燃了导火线。就在这时,一个名于廉的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准备撒尿,他发现了导火线,于是灵机一动,用尿把导火线浇灭,使人们幸免于难。之后,市长亲自授予小男孩奖章,还封他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为了纪念小男孩的救城之举,艺术家制作了这尊铜像,并竖立在当年浇灭导火线的那条街上。

艺术之最

最早的歌剧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16世纪末,它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597年,作曲家雅各布·佩里和诗人奥塔维奥·里努奇尼合作写了历史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600年,他们又共同创作了歌剧《尤丽狄茜》。这是一部根据色雷斯歌手兼竖琴家奥菲欧的神话故事改编的歌剧。但由于《达芙妮》的乐谱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所以,《尤丽狄茜》被认为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歌剧。

最长的歌剧

  《纽伦堡的名歌手》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作曲并编剧的三幕歌剧,历时22年创作完成。它是经常演出的歌剧中篇幅最大、演出时间最长的歌剧,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歌剧。因为这部剧在正常无间断的情况下演出长达5小时15分钟。

最早用无线电广播的歌剧

  列昂卡瓦洛的《丑角》是19世纪写实歌剧的扛鼎之作,描绘了巡演剧团团主在一次演出时现实与演出角色恍惚难辨,假戏真做的悲剧。由于是独幕歌剧,演出时间较短,因此经常与另一部同样受欢迎的独幕歌剧——马斯卡尼的《乡间骑士》一起上演。1910年1月13日,戴弗雷斯特无线电话公司转播了纽约大都会的演出。这次演出中的歌剧有《乡村骑士》和《丑角》。于是,这2部歌剧成为世界上最早用无线电广播的歌剧。

最早的电视歌剧

  1934年7月6日,英国广播公司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了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于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这部剧是由赫德尔·奈休和萨拉·菲夏主演,西利尔·史密斯的钢琴和三管编制的管弦乐队伴奏,播放时间为45分钟。这是最早在电视中播放的歌剧。 《卡门》自诞生以来久演不衰,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魅力,令人百观不厌,是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该剧也是100多年来几代歌唱家竞相演唱的剧目之一。

最负盛名的十大歌剧

  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多》《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和《蝴蝶夫人》。另外有些排名也将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莫扎特的《魔笛》和《费加罗的婚礼》排在十大歌剧当中。

最大的乐器

  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它不仅体积大,而且声音也很宏大。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的新泽西洲大西洋城的会议大厅里。它建于1930年,造价高达50多万美元。这架管风琴共用了33112支用于发音的风管,1477个控制音调的音栓,设有19个音色区,共有7排键盘。如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演奏,方圆几十里以外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相当于25个铜管乐队的总音量,比6台蒸汽机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还要响。

最早的电影音乐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人们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乐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这部纪录片长50分钟,由救世军巴依奥斯克普公司拍摄,为影片配乐作曲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家R·N·马卡诺里。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文学常识 第2章 文化教育 第3章 艺术荟萃 第4章 影视传媒 第5章 节日民俗 第6章 饮食文化 vip 第7章 天文历法 vip 第8章 山川地理 vip 第9章 经济科技 vip 第10章 邮政交通 vip 第11章 竞技体育 vip 第12章 历史知识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