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 教安全

第3章 家庭生活的安全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从出生到自己成家立业再到后续的人生,他一直都不会离开家庭。所以,家庭生活的安全对于孩子也显得异常重要。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在家庭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而免遭家庭的“意外状况”,就要培养孩子具备家庭生活的安全意识与技巧。这样,孩子才会减少与“意外”正面相对的机会,即使意外偶然发生,孩子也会有足够的本领从容应对,而不会让“意外”伤到自己。

  

19. 居家环境:让孩子注意家庭周围的安全隐患

  

  家是人身心回归的港湾,也是人最不设防的地方。可就在多数人都认为最“安全”的家里,也往往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任何疏忽的细节都有可能使他受到伤害。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潜在的危险,这需要父母让孩子了解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早做出防备。

  

  有一位家住14楼的妈妈,傍晚去小区附近的超市买菜,她把7岁的儿子反锁在了家里。妈妈刚走不一会儿,儿子由于找不到妈妈心里着急,就从饭桌旁挪出一把大椅子,拖到了洗手间,然后从大椅子爬到了洗手间的窗台上,看着小区的入口处,盼着妈妈早点回来。可是一不留神孩子竟然从窗台跌落,掉进了楼下的冬青丛里。

  妈妈从超市购物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回到家却发现孩子不见了。在四处寻找时,她看见一把大椅子在厕所的窗台旁,妈妈疯了似的跑到了楼下,却发现孩子早已停止了呼吸……

  妈妈以为把儿子锁在家中就不会出现意外,但儿子却从窗台跌落下来,这一切难道只是个意外?悲剧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安全意识的淡薄。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500万儿童死于意外伤亡事故,其中约有200万起是由于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称之为意外伤亡事故,看似无可避免,但事实上父母如果能提高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要想发现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就需要父母学会蹲下身,从孩子的视线来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家,这时就会发现其实家中也有许多潜在的危险。

培养建议

建议一:提醒孩子注意卫生间中的危险

  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他都想模仿,如爸爸刮胡子的动作,也许很好玩,但锋利的剃须刀对于孩子却是极其危险的物品,稍不留神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当爸爸刮胡子时,可以对孩子说:“这是剃须刀,上面的刀片非常锋利,很容易割破手指,很痛哦。”并且要在使用完后,把它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另外,父母尽量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私人浴缸,因为孩子在洗澡时喜欢嬉闹,一旦不小心失去平衡,跌入水中也许就会发生危险。如果是淋浴,则要在沐浴处铺设防滑垫,以防滑倒摔伤。

  再者,洗手间的门最好选择可以从外面打开的门锁,防止孩子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里面而无法出来。

建议二:让孩子注意厨房中的凶器

   对于孩子来说,厨房其实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在选择橱柜时,父母要尽量选择圆角的设计,避免使用突出的锐角,以防孩子碰伤;厨房的地板上不要铺草垫,以免孩子拿盘子或装沸水的茶壶时滑到而烫伤。

   厨房的刀具、铁丝以及各种金属条片等锐利器具要收放好,不要摆在桌面上,以防掉落或被孩子拿来玩耍时割伤、刺伤自己或他人;另外,厨房中的各种洗涤制品也应该让孩子了解其不同的用途,并告诉他这是化学制剂,不可饮用,否则会中毒。

建议三:高层住宅,告诉孩子远离的窗口

  现在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当人离地面过高,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眩晕等现象。但有的孩子却没有害怕的概念,反而会到处攀爬张望,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恶果。有的住宅为了美观,做了大大的落地窗,这就更加大了危险系数。

  居住于高层住宅的父母,首先应该做出一定的防御措施,如安装防护栏、隐形窗等,降低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从窗口探出身去向外张望,更不能攀爬窗台。

  其次,高层住宅由于离地面较高,风力也比地面大,所以不要让孩子在窗前摆放小物品,防止物品被吹下楼,因为从高处落下的物品往往会对楼下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再者,父母还要教给孩子合理使用电梯,不要乱按电梯内的按键,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并要告诉他一旦电梯出现事故,应及时报警并等待救援。

建议四:花园小区,让孩子注意山水间的危险

  为了美化环境,许多小区内设有景观水池和假山,这里也是小区内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在孩子玩耍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忘了提醒他,不要攀爬假山,以防跌落摔伤;也不要在水池边与其他小朋友嬉戏打闹,更不要接近水池,以防失足落水,造成生命危险。

金玉良言

在居家环境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安全隐患之外,对于不同居住环境的家庭,可能还会有不同的隐患存在。如小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游戏场所等,只要父母加以留心,并随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幸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20.食物中毒:教孩子做好预防与应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基本因素就是食物,人要从食物中摄取必需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与成长。但是,有句话也叫“病从口入”,有时候吃的东西却会引起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父母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应该做好预防与应对。

  

  冬季的一个中午,上初中2年级的许东和几位同学放学后没有回家吃饭,而是一起到学校旁边的麻辣烫小店去吃烫菜。热乎乎的烫菜,再加上小店里赠送的小咸菜,几个人吃得都很舒服。

  但到了下午快4点的时候,许东忽然觉得头晕、恶心,肚子还疼,他的异常引起了讲课老师的注意,老师发现他嘴唇发紫发干,刚要询问,没想到又有几名同学也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老师一看情形不对,立刻让同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许东和几名同学都很快被送到了学校附近的医院。医生一检查,诊断他们是“亚硝酸盐中毒”。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几个人总算是脱离了危险。

  后来,经过相关人员调查,发现许东他们中午吃的小咸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这些小咸菜刚腌了一个星期左右。因为腌制蔬菜在8天以内,食盐浓度在15%以下时,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许东和几个同学得知后,都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决定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防止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许东和伙伴们的经历,真的是很惊险,要知道亚硝酸盐中毒是有可能会造成人死亡的!由此可见,加强孩子对食物中毒的认知,提醒他多多预防,帮助他学会应对,这是父母应该注意的。

  所谓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少数由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鱼)等引起。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的活动范围无非是家庭、学校。有的父母认为,在家有父母照看,在学校还有老师照看,孩子怎么可能会吃出毛病来呢?尤其是在家里,父母多会认为自己给孩子吃的,都是含有丰富营养、对身体有利的食物。但是,父母也要知道,食物中毒大多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而控制食物中毒,其关键就是在预防。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会他对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应对方法。孩子只有吃得健康,他的身体才能正常吸收营养。

培养建议

建议一:帮助孩子养成饮食卫生习惯

  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由于吃坏东西而造成的中毒,即细菌性食物中毒。这种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其中大部分又是由于日常饮食卫生不注意所造成的。因此,要预防食物中毒,首先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类似的措施,例如借孩子害怕打针这件事,让孩子记住了一定要讲卫生。帮助孩子养成诸如“饭前、便后洗手”、“保持餐具清洁”、“生吃水果要洗干净”等的良好饮食习惯,这才能让孩子提前做好预防。

  另外,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也是针对新鲜食物的,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去吃,因为那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议二:告诫孩子不要随便乱吃外面的东西

   外面卖的有些食物并不卫生,孩子因为吃了这样的食物而中毒的情形时有发生。所以,父母应该时刻提醒孩子,要以身体健康为重,不要随便乱吃外面的东西。

   5名初中生下午课间时间一起在校门口的小摊上吃烤串,哪知道吃完后回到教室上晚自习,5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呕吐。

   同学们连忙将他们送往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洗胃、输液等抢救,5个人的病情总算被控制住了。经医生诊断,这5名初中生都是因为食用了不洁食物才引起的食物中毒。

   这是活生生的事例,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现在许多孩子都喜欢吃外面的各种各样的小吃,这些小吃有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顾顾客的个人安危。这样的小吃,都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让孩子不要因一时的贪嘴而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

建议三:提醒孩子要远离不熟悉的野菜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曾经一日经历70次中毒,才最终找到药用和可食用的植物。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野菜都能采来就吃的。所以,尽管时下很流行吃野菜,但父母也要注意鉴别,对于不熟悉的野菜、菌类等自己首先要远离,同时让孩子也要远离。

  林安一家三口到郊区游玩,回来的时候采了许多绿苋菜。林安妈妈用野菜蒸了一锅包子。哪知道,刚吃完饭才1个小时,首先是9岁的林安开始浑身难受。接着,林安的妈妈也感觉不舒服了,林安的爸爸见状连忙打了急救电话,并叫来邻居。可邻居刚进门,林安的爸爸也倒下了。

  后来,邻居将这一家三口送往医院,经抢救全家才脱离了危险。后来相关人员检查发现,林安全家采摘回来的绿苋菜中混入了有剧毒的曼陀罗叶,这才导致全家中毒。

  希望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外出时不要盲目地采摘不熟悉的野菜、菌类。当然,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识别一些有毒植物和菌类,让孩子也做好预防。

建议四:培养孩子学会正确的烹饪方法

  有一些食物中毒,往往是烹饪的不正确或不完全而导致的。因为一些食物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产生或释放出对身体有害的毒素。

  上小学6年级的江平有一对工作忙碌的父母。这天中午父母不在,赶着上学的江平,自己炒了一盘鲜黄花菜就着饭吃了。可下午,江平的父母就接到了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江平住院了。

  父母急忙赶到医院,才知道江平是鲜黄花菜中毒。原来鲜黄花中含有有毒物质秋水仙碱。吃鲜黄花菜之前,必须用开水煮,然后再用冷水漂洗多次才能吃。江平的父母后悔没将一些正确的烹调方法教给孩子,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其实,与鲜黄花菜类似,扁豆、发芽马铃薯、某些蘑菇等,在制作成食物的时候都需要按照正确的烹饪方法去做。父母将这些方法教给孩子,也是在帮助孩子预防食物中毒。

  其实,常见的有毒食物还有许多,像一些有毒菌类、苦味果仁、木薯、未成熟的和发芽的马铃薯、新鲜黄花菜、未成熟的四季豆等,这些东西都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烹饪,否则就有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

金玉良言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父母的牵挂,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减少孩子食物中毒的可能。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而且还要教孩子学会几招简单的急救措施,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在家的时候,父母还要尽量采用新鲜且搭配合理的食材,来为孩子准备健康营养的饮食。

21.煤气中毒:给孩子防范意识与技巧

  

  煤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它既可以作为****,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物质,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作为居民燃料,不仅燃烧快,而且使用方便。但是,煤气也是一种有毒物质,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因此,父母要加强孩子对煤气中毒的防范意识,并让孩子学会急救技巧。

  

  2007年11月16日晚,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3年级学生袁媛正在家写作业。妈妈搀扶着受了脚伤的爸爸到浴室去换药。当时天气寒冷,夫妻俩就关闭了浴室的门。当袁媛写完作业后,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经一起在浴室中昏倒,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煤气味道。

  袁媛没有慌乱,她按照在学校学的紧急自救知识,先迅速关闭了煤气阀门,然后打开门窗,接着又拨打110、120电话求救。袁媛的家当时住在很偏僻的农民房里,但她面对这种情况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报警的时候非常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家的确切位置,为民警寻找并救助她的父母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她打电话3分钟后,民警和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最后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袁媛的爸爸和妈妈先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袁媛勇敢、冷静,受到了各界的广泛称赞,她成为当年中央电视台与公安部联合组织的“中国骄傲”的全国6位当选者之一。

  刚上小学3年级的孩子,面对父母双双煤气中毒,却能临危不乱,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也正是袁媛的冷静处理,才将她的父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由此可见,父母让孩子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应对措施的确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煤气是用煤或焦炭等固体原料,经干馏或汽化制得的,其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甲烷和氢等。而煤气中毒则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而且若是空气中煤气的浓度达到12.5%的时候,还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尽管煤气实用,但安全隐患却非常大,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所以,父母也非常有必要向孩子灌输对煤气中毒的防范意识,并教会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培养建议

建议一:教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煤气灶具

  煤气灶具是家庭烧菜做饭必不可少的用具。如何正确使用它,对于防范煤气中毒和煤气爆炸事故尤为重要。父母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灶具的说明书,自己学会使用的前提下,再教给孩子。

  搬新家之后,爸爸特意将上小学5年级的武中叫进了厨房,父子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起研究家里新安装的煤气灶。从煤气灶基本的功能到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处理,爸爸都细心地教给了武中。最开始,武中还感觉很奇怪,他又不做饭,爸爸为什么要教给他这个呢?但爸爸却说:“生活中的事情谁又能预料呢?学会了也能保安全的。”

  后来,武中果然用到了当初的学习。一次,妈妈生病,爸爸又不在。武中利用之前学会的煤气灶使用方法,帮助妈妈烧水、做饭,成了照顾妈妈的贴心人。

  学会使用煤气灶,也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就像武中爸爸所说,生活中的事谁又说得准呢?一切准备妥当最好。另外,父母还要注意,在孩子最初进行煤气灶的使用操作时,父母要在一旁监督指导,等到孩子能熟练使用灶具的各项功能后,再让他自己进行操作。

建议二:告诫孩子牢记使用煤气应注意的事项

   煤气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所以在使用煤气的时候,父母要告诫孩子一定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点燃煤气的时候,要检查是否已经点燃,若是没有就要立刻关闭阀门;

   第二,煤气灶使用的时候,应当有人照看,随时注意燃烧情况和调节火力。若是煮饭或烧水时间很长,中间需要离开,就一定要先关闭煤气;

   第三,停止使用煤气的时候,应确保开关处完全关闭,以防止漏气;

   第四,使用煤气的房间一定要保持通风,帮助将废气排往室外;

   第五,装有煤气设施的房间或厨房,不能兼做卧室,不要在这样的房间睡觉,以免煤气泄露发生中毒;

   第六,要经常清理煤气灶的灶头,防止火眼阻塞引起回火现象(火焰或其根部返回到烧嘴离里去的现象);

   第七,不要随便改动拆卸煤气设施。第八,不要将煤气灶当成玩具玩耍,等等。

   这些注意事项,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地提醒孩子,让他将这些常识印在头脑中,并在使用的时候形成习惯,以此来将危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建议三:帮助孩子学会判断煤气中毒

  孩子若是不了解中毒,那就有可能延误对煤气中毒人员的治疗,也许还会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判断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一般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

  轻型中毒,中毒的时间较短,大都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也许会出现短暂的昏厥。但这一类的中毒者神智还是清醒的,只要脱离了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的空气,以上症状可以自行消失,并且多不会遗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中毒的时间稍长,除了有轻型中毒的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者昏迷等症状,以及中型中毒特有的症状:皮肤和粘膜会呈现出樱桃红色。而这一类中毒若是抢救及时,也可以迅速清醒,经过数天就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也没有后遗症。

  重型中毒,发现的时间很晚,中毒者吸入的煤气也较多。这时人会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大多会很快死亡。而抢救过来的人,也多会因为昏迷时间过长,而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对生活和工作将生严重的影响。

  学会判断煤气中毒,同样是备不时之需。所以,父母在让孩子了解煤气中毒之后,一定要将判断中毒程度的方法也教给孩子。毕竟,人命关天,能让生命延续才是最重要的。

建议四:让孩子掌握现场急救的方法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灾祸现场,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都是对延续生命的最大帮助。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观看视频,或者进行场景小模拟等一些方法,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

  上小学4年级的张婷放学回家后跟妈妈说,老师上了一堂注意煤气使用的安全知识课。妈妈听后觉得老师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孩子只是听了理论的东西,实际的使用概念并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吃完晚饭后,妈妈对张婷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假设你的布娃娃煤气中毒了,你对照今天学的东西,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张婷很积极地翻出了自己上课记的笔记,对着笔记认真做了起来,而且边做边说:“首先让病人尽快离开中毒的地放,开窗通气;然后让病人保持安静休息;看看他还有没有呼吸。若是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还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哦,对了,还不能忘了要拨打120。”妈妈在一旁提醒她:“你还应该注意要保持冷静呀!千万不能慌乱。”张婷点点头说:“妈妈,你放心,我肯定会记住这些方法的,不然我的布娃娃就没命了。”妈妈听后欣慰地笑了。

  父母可以像张婷妈妈这样通过孩子能理解的各种方式,来让他掌握现场急救的方法,可以让他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也能尽自己努力保证他人的安全。

金玉良言

煤气中毒很危险,媒体经常报道类似事故,一个个都是血的教训。让孩子学会防范煤气中毒,学会处理煤气中毒,是在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加一道防护。孩子能了解煤气的使用情况并在中毒时可以自救,总要好过什么都不会、慌张地等待救援,这也是在给自己生的希望。

22.安全用电:指导孩子享受电的光明与力量

  

  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电可以发光、发热、产生动力,利用电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在生产生活中不注意安全用电,它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所以,父母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帮助孩子既能享受电的光明与力量,又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上初中1年级的张吉是班里的体育课代表,这天他和几名同学到器械室拿上课用的实心球。在器械室中间垂有一个坏吊灯,吊灯下面的桌子上放着几只哑铃。张吉一时兴起,右手伸过去抓起一个哑铃就往高处举。哪知道,胳膊刚举起来,张吉就一声大叫,胳膊也一阵阵地发麻,他连忙丢掉哑铃,脸也变得煞白,左手捂着右胳膊,一脸的惊恐。

  同学赶快将他送到了学校医务室。医务室的老师一番检查、安抚,再细细询问了情况,这才得知真相。原来器械室那个吊灯虽然碎了,但是却还通有电流,哑铃又是铁制品,高个子的张吉举起的哑铃恰好碰到了灯口。张吉感觉胳膊发麻、身体不舒服的原因是他触电了。医务室的老师做了简单的处理后,又告诫张吉和他的几位同学,让他们以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并要小心电流危险,同时还要注意用电安全。

  张吉的遭遇想必不少人也有过,对周围环境观察的疏忽,对电器的不谨慎使用,都可能被电“咬上一口”。由此可见,用电的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电在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了,大到自然界中的闪电,小到穿脱衣服时的静电,再加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器,可以说人类的生活与电息息相关。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但是,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用电有方便的一面,也有极度危险的一面。社会上有不少因为用电不慎而酿成惨剧的教训,父母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让孩子也引起重视。

  所以,这就要求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加强用电安全的教育,让孩子了解电的同时,也要避免电带来的危险,以减少不必要的灾害,让孩子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培养建议

建议一:帮助孩子认识电的利与弊

  在家庭中,用电的地方很多,通电的地方也不少。除了电器,还有墙上的电源插孔,各式各样的电源插座,等等。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对这些小小的 “黑洞洞”产生好奇,甚至会用手或一些不合适的工具去触碰,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电”。

  5岁的商浩对家里墙上的一些“小黑洞”很好奇。每次他对着“小黑洞”看的时候,妈妈都会把他拽开,并吓唬他说“里面有大老虎”,但商浩的好奇心却“屡禁不止”。

  后来,在外出差的爸爸回来了,他也发现了商浩的举动。但他却与商浩一起蹲在了“小黑洞”的前面,还很认真地给他讲什么是电,讲这些“小黑洞”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还讲如果碰了会有什么危险。

  之后的日子里,爸爸还买来了孩子看的关于用电的图画书,讲道理给商浩听。从那以后,了解了那些“小黑洞”是什么的商浩再也不好奇它们了,而且还经常告诉其他小朋友也不要去碰它们。

  相信许多孩子也有类似于商浩这样的举动。妈妈的吓唬并不能阻止商浩的好奇心,因为他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爸爸的引导教育却很值得父母学习,只有让孩子了解了电,他才会知道去躲避与预防。所以,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电”、“怎么预防被电到”、“如何防止电带来的危害”之类的问题,他就自然而然远离危险了。

建议二:告诫孩子牢记家电“安全使用须知”

   现代家庭中,电器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而每一种家用电器都有其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防护方法。因此父母要耐下心来,并要孩子也耐下心来。只有掌握了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须知”,他才能学会自用自护。

   父母在清美小的时候就经常对她说电的危险,清美很听话,即使一个人在家也绝对不去乱碰电器。但现在清美已经9岁了,妈妈让她去冰箱拿东西,她也不敢拿;让她关灯,她也战战兢兢的。她甚至还会问一句:“会被电死吗?”父母决定要给清美讲一些家电安全使用知识,要让她除了注意用电安全,还要学会家电的基本使用方法。

   后来,每次使用电器的时候,父母总是有意识地将清美叫到身边,给她讲怎样使用是正确的、不会有危险的。同时又告诉她,身体潮湿的时候不要碰触电器,又让她记住了家里电源总闸的所在地。最后,父母将所有家电使用的简单步骤都写在了纸上,并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她可以随时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清美逐渐学会了电器的使用,也不再害怕了。

   其实,虽然电的利弊各半,但父母也要提醒孩子,不必要过于恐慌。只要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学会自我防护,就能让电器发挥它应有的便利作用。

建议三:提醒孩子也要注意户外用电常识

  户外的电环境也是需要父母引起注意,并告诫孩子要了解与防范的。比如,外出或玩耍时要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等用电设施;不攀爬电线杆、垂落到地上的电线不要随便触碰,并要绕开行走;如果遇到触电的人,千万不能用手去碰,否则也会被电击中,等等。另外也要注意,不能随便购买价廉质差的不合格电器。

  父母除了自己要注意外,也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贪图便宜,没有安全保障的电器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购买电器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或电器商场,购买有防伪标识、检验合格的安全产品。

建议四:教孩子学会应对触电急救

  触电又称为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生命是宝贵的,父母应该教孩子学会一些触电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遇到触电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然后要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并针对不同的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

  脱离电源的时候,救人者既要救人,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所以,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若是开关箱就在附近,要立即拉下电闸或拔掉插头,以断开电源;若是距离开关箱较远,就要立即用手边绝缘性能好的工具,如干燥木柄的刀、斧等,砍断电线,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迅速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拨开;若当时没有任何工具可使用,也可以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好,并站在干燥木板上,拉扯触电者的衣服,使之脱离电源;假如遇到高压触电,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者通知有经验的人采取特殊措施切断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之后,就要进行伤情判断。若其神志清醒,要让他就地躺平,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若伤员已经神志不清,就要让其仰面躺平,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或轻拍伤员肩部,判定其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如果伤员意识丧失,要在10秒之内看其胸部有无起伏,贴近伤员口鼻处听其有无呼气的声音,用手试口鼻有无气流以及测喉结旁凹陷处有无脉搏搏动。

  判断伤情后就要进行分类急救。对于有呼吸的触电者,要使其保持安静。若呼吸、心跳均有但已失去知觉,要让触电者平卧,解开他的衣服,但也要注意保暖,可摩擦其全身使之发热。对于有心跳但呼吸却停止的伤者,要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法抢救。心跳呼吸若是都停止,就要将伤者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注意使用心肺复苏术(不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说,按压“心肺复苏术”所对应的背部更为有效,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心肺复苏术”因用力过猛而压断肋骨刺伤心脏)。

  在急救时,提醒孩子格外注意几点:不可以给触电者泼冷水和压木板;要防止触电者被抢救苏醒后出现的狂奔现象,因这样的狂奔有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进而死亡;不能打强心针。

金玉良言

用电危险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父母还要提醒孩子注意雷雨天气对电的影响,注意不能图方便私拉乱接电线,在遇到停电的时候也要学会冷静对待与处理,打雷时,及时关闭电器,拔掉电源,等等。孩子只有对电的问题有了一个较为彻底、全面的了解,他才能逐渐学会正确用电,学会保护自己及他人不受电的侵害。

23.防火安全:大火无情,要孩子注意防范

  

  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当火失控,就被称为“失火”,也就是常说的火灾。火灾是无情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父母就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火,同时也要学会正确躲避火。

  

  放暑假了,上小学2年级的柳双回到了农村的奶奶家。白天的时候,长辈们下地干活,家中只留下柳双和表弟两个人。这天,两个孩子闲得无聊,他们开始点麦秸秆玩。两人一人举着一绺燃烧的麦秸秆在大院子里追跑打闹。

  奔跑的柳双忽然绊在了石头上,摔倒的同时,手里的麦秸秆也飞了出去,表弟连忙跑过来,两人只忙着关注柳双有没有摔伤,谁也没注意柳双扔出去的那绺麦秸秆。那绺燃烧的麦秸秆被扔到了一个麦秸秆垛上,大火一下子烧了起来。而在麦秸秆旁边又是一堆干树枝,干树枝旁边就是奶奶家的房子,这将直接导致大火迅速蔓延。柳双和表弟被吓呆了,眼看着大火不停地烧却站在原地未动。

  幸好周围的邻居闻到了刺鼻的烟味跑出来看,这才注意到这里的大火。邻居赶紧拨打119求救,又召集了村民帮忙扑救。柳双和表弟也被人迅速抱离了火场。在消防队和村民的合力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柳双和表弟除了受到惊吓,倒也没受伤,只是奶奶家的大半个房子给熏黑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像柳双这样玩火的孩子也不在少数。父母应该从这个事例中得到教训,要让孩子知道大火无情,一定不要图一时的好玩,否则可能就会酿成惨剧。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万—700万起,其中住宅火灾约占80%以上。据调查,德国每年在火灾中死亡的600—700人中,75%以上死于住宅火灾,受伤人数则更多;英国每年在住宅火灾中死亡的人数和德国大体一致,但受伤者则多达1500—2000人。而在我国,火灾事故也频繁发生,家庭火灾的发生数量更是居于首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值得父母深思。父母需要提前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导,教孩子提高防火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火,要让他将“安全”二字牢记心间。

  因此,为了让家庭悲剧少发生甚至不发生,父母自身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还要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只有全体家庭成员都树立起消防安全意识,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共同创建安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培养建议

建议一:教育孩子谨慎用火

  家庭生活离不开火。父母要提前告知孩子使用火时的注意事项,要防患于未然。

  一天晚上,10岁的周洲看见妈妈正在熨衣服感觉很有趣。于是,妈妈让他也试试。突然家里停电了,周洲放下手中的熨斗刚要走,妈妈却让他先关掉电熨斗的电源。周洲说:“一会儿就来电了,关它做什么?”妈妈却说:“类似电熨斗、电褥子之类的东西,停电了就要赶紧关掉电源,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电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火灾。”周洲点点头,并帮着妈妈燃起了蜡烛。

  天气炎热又没有电,周洲提议出去乘凉。走之前,妈妈又特意熄灭了所有蜡烛。周洲笑着说:“您真节省,蜡烛都要省着用。”妈妈却很严肃地说:“这还是刚才我说的安全问题。蜡烛如果不管它,要是有风吹倒,或者等它燃尽了烧到了桌子,一样也会引起火灾的。防火安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啊!”

  从那以后,周洲向妈妈学习,在生活中时刻注意用火、用电安全,而且还提醒其他人注意,并成为了社区中的一名小防火宣传员。

  父母的好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的贴心教育,自然也会让孩子牢记安全知识。周洲的妈妈给父母做了一个好榜样。为了防范火灾的发生,父母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并学会正确且谨慎地使用火、电,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灾祸。

建议二:告诫孩子不要玩火

   孩子大都缺乏生活经验,有些孩子对火的危险性认识得并不透彻。因此,孩子在家中就会经常玩火柴、打火机,开液化气、煤气,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引起火灾。在父母抽烟的家庭中,孩子还会捡拾丢弃的烟蒂,若是依然燃烧的烟头接触到可燃物,很可能也会引发火灾。

   所以,父母要将孩子玩火当成是一种潜在的灾难,要重视起来,告诫孩子不能将火当成玩耍的对象,要及时阻止孩子变成灾祸的“导火索”。

建议三:教孩子学会规范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以其响亮而又灿烂的声光效果,很受孩子的青睐。而在燃放烟花爆竹的同时,父母一定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让渲染喜庆气氛的烟花爆竹,变成引发火灾、人身伤亡的罪魁祸首。

  除了烟花爆竹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保证质量之外,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规范燃放,要告诫孩子:不能在可燃易燃物或物品较多的地方燃放;不可在民居聚集的场所甚至家中燃放;不能从楼上向外投掷燃放;燃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正确操作;遇到燃放不完全的时候千万不可轻易靠近,要确定完全燃放完毕再走近,等等。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火灾逃生

  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因此,父母要提前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即使身处火灾现场,也能知道如何从中逃生。

  在平时就应该熟悉周遭环境,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和太平门的方位,同时还要记住消防栓、灭火器和报警器的位置。

  遇到被困火场的时候,要掌握几个自救的一般原则:

  第一,若是起火较小,可尝试将其扑灭,但救火同时也要及时报警,不能只顾灭火。否则一旦火情难以控制,到时候再报警就可能会贻误最佳灭火时机,自己也会身处危险的境地。

  第二,若是火势较大,就不要再尝试灭火,应迅速逃离危险区域,并随手关门,这样可以控制火势和延长逃生时间。

  第三,脱离火场的时候要避免直立,因为上不空气中会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必要时可以爬行脱离火场。

  第四,利用防毒面具或者湿毛巾多层折叠捂住口鼻,避免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第五,寻找安全出口逃离,或者按照指示标志逃生。但若没有指示标志,一时又逃不出去的,就要尽量创造避难的空间等待救援。

  第六,火场中不要因衣不蔽体而寻找衣服,更不要贪恋财物,要争取时间逃生。而已逃离火场的人,也不要再重新返回险地。

  逃生要注意: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逃生时不可乘电梯,首选下楼楼梯逃跑,但若是下楼楼梯被毁,可上楼跑到天台、楼顶等等待救援;若出口被封堵,可将绳索打湿,若没有绳索也可用窗帘、床单等撕成条做成绳子,将其拴在固定物上,顺绳慢慢下滑,选择没有火的方向逃生;建筑物上有水管的,也可以酌情顺管道下楼,但要注意观察下面的管道是否安全。

  而逃不出火场的时候,还要学会建立避难所。要先选择有水源并能同外界联系的房间,关闭迎火的门窗,不要打碎玻璃。用湿毛巾、床单等物堵住门缝隙或其他孔洞,要不断洒水弄湿整个避难所,以延缓烟火。若大火进入房间,可利用阳台或爬出窗台,避开烟火熏烤。

  当然,学会积极呼救也很重要。若是房间有电话,就要及时报警,报告自己的方位。若是没有电话,白天时可以挥动颜色鲜明的标志向外报警,夜间就要利用可发出光亮的东西如手电或手机屏幕等报警。

金玉良言

引起火灾的原因有许多,但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这样的灾祸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深刻了解到,火灾不但能毁灭物质财富,更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所以,孩子需要从小就提高自身的防火意识,学会应对火灾。

24.骚扰电话:教孩子慎重对待非正常电话

  

  电话的普及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便利,的确是造福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就会利用电话的便利功能,做一些骚扰、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这一点,父母要引起注意,并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骚扰电话。

  

  周末晚上,7岁的朝阳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看电视。忽然家里的电话响了,妈妈接起电话“喂”了好几声,对方都没有回应,妈妈立刻挂断了电话。朝阳好奇地问妈妈:“谁的电话啊?您怎么挂了呢?”妈妈说:“可能是骚扰电话。你以后要是接到这样的电话也要小心。”

  朝阳眨了眨眼睛,转头问爸爸:“什么是骚扰电话啊?”爸爸说:“骚扰电话就是没有正经目的的电话,要么是骗钱,要么是无聊戏弄别人。妈妈刚才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朝阳点点头感慨道:“怎么还有那么无聊的人啊?居然打骚扰电话。”妈妈接了爸爸的话说:“人跟人不一样。打骚扰电话的人多半心理都不健康。你既要防范他们,同时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好孩子,不去随便骚扰别人。记住了吗?”

  朝阳站起身敬了个礼说:“是,妈妈同志!”他的举动把全家都逗笑了。

  让孩子了解一些非正常目的的电话,知道什么样的电话是骚扰电话,并学会拒绝与处理,是父母需要重视起来的事情。朝阳的父母这样的做法就很好,他们用生活实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

  所谓非正常的电话,包括响一声就挂的电话、谎称中奖的电话、恐吓电话、假冒亲人的电话、信息台不良电话,等等。骚扰电话往往会使人心神不宁,或者担惊受怕。而且一些骗人的中奖电话或者假冒亲人的要钱电话,还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而另外一些行为不轨者,也会利用骚扰电话对人进行报复或者扰乱别人的生活。总之,无论哪一种,只要是非正常目的的电话,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人正常的生活秩序。

  所以,面对这些既扰民又浪费钱财的电话,父母除了自己要注意防范之外,一定也要教会孩子理智、慎重地对待。

培养建议

建议一:告诫孩子不要将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

  严格说来,电话号码该是属于一个家庭的隐私。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牢记:除非必要时候,否则千万不要随便将电话号码告知陌生人。

  孩子都是单纯的,于是社会上就有不少人利用孩子的思想简单来骗取家庭电话号码,然后做一些不轨之事。因此,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告诫孩子:不论那个人说他是谁,也千万不要随便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他。

建议二:提醒孩子不贪小利、不急躁

  骚扰电话中有一类是中奖电话;还有一类是谎称亲人出了什么事情,急需用钱。这类电话大多需要向某个账户汇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这就是典型的电话诈骗行为。

  接到这类电话最好还是直接挂断,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需要提醒孩子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让孩子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去相信对方说的话;让孩子千万不要一时情绪激动,就不再考虑事情的真伪。

建议三:教孩子学会正确接听电话

   其实接电话也是个学问,有时候若是接听电话不慎重,一不小心就会被骗子骗走一些家中的隐秘信息。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正确接听电话:第一,接电话一定要先问清对方是谁,若是他不做明确答复,让你“猜猜我是谁”,可以立即挂断电话。第二,若对方让重复自家的电话号码,一定不要告诉他。这也是避免再次受骚扰。第三,若是对方依然不停骚扰,可以让他继续讲下去,并示意家人或用另一部电话报警求助。第四,接到一些低级趣味的电话,也要立刻挂掉。

   归根结底,只要是没有正常目的的电话打进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确接听,脑子要灵活,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一部分骚扰电话的打扰。

建议四:教育孩子不乱拨“热线电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热线电话悄然兴起。这些电话,要么宣称帮人解决疑难,让人释放心中烦恼,满足各种求知欲望,甚至还可以送祝福、诉衷肠,还有利用有奖问答的方式来加以引诱,更有甚者是色情声讯台……这样的电话防不胜防,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上小学3年级的意鸣喜欢看少儿频道的节目。这天他发现节目下方有一个问答游戏,打电话过去就能回答,答对了还有奖。意鸣好奇地试了试,居然还真打通了。对方告诉意鸣,只要坚持答,答对10道题就会有变形金刚模型做奖品。

  从那以后,意鸣将那个电话号码抄在了纸上,放在电话旁边,每天都很“忠实”地答题。细心的妈妈觉得奇怪,也起了疑心,于是特意跑去电话局查询话费,结果发现自家这月的话费真是“突飞猛进”。

  待意鸣放学回家,妈妈连忙向他讲清楚了这个热线电话的真实意图,并将电话费详单拿给他看。意鸣尽管最初想不通,但看到昂贵的话费详单,他最终相信了妈妈的解释,并表示再也不打那个电话了。

  孩子对金钱的概念恐怕没有父母那么清楚,所以他会如意鸣这样,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小利益而去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父母需要将这类热线电话的真实面目及时向孩子揭穿,否则一旦家庭消费出现了“黑洞”,父母也将悔之晚矣。

金玉良言

骚扰电话的存在暂时还不能完全避免与清除,所以就需要父母让孩子提高警惕,以阻止此类电话对生活造成影响。另外,父母还让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不要“好奇”地拨打类似的电话。要让他记住:电话是为正常沟通服务的,不能用它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那样会害人又害己。

25.外人上门:不让孩子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不认识的人、不够熟悉的人都是陌生人。都说“人心隔肚皮”,连熟人的心思人们都不一定能猜透,更何况是陌生人?所以,陌生人的某些举动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要引起孩子的注意。父母要告诫孩子,当他单独在家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无论外面是谁叫门,只要是陌生人,一律不给开门,以此来保障自己生命和家中财产的安全。

  

  薛骏10岁了,暑假的时候,他经常一人在家。一天傍晚,有人敲门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在家吗?”

  薛骏很老实地说:“不在。”

  那人又问:“那你妈妈呢?”

  薛骏依然很诚实:“也不在。”

  “哦……”对方接着说,“那你开下门,我借锤子用一下。等你爸爸回来你再告诉他。”

  薛骏听后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家门。正这时,薛骏的爸爸刚巧下班回家,一眼就看见自家门口站着个陌生男人,他警惕地问:“你找谁?”

  那人一看连忙说:“找错了。”说完立刻钻进了一旁的电梯。

  爸爸这才意识到,刚才遇到窃贼了,还好自己回来得及时。

  晚上,妈妈也下班回家后,全家就这件事情开了个小会议。妈妈对薛骏说:“今天多危险啊!幸亏爸爸回来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以后再遇到陌生人敲门,你可千万不要给他打开,无论他问什么,都不要告诉他家里的情况。万事要小心为上啊!”薛骏此时也觉得有些后怕了,连忙点了点头。

  孩子的警惕心总是差一些,思想也单纯一些,于是就会和薛骏一样,很容易就相信陌生人,并且轻易就透露自家的一些信息。薛骏的爸爸幸亏及时赶回来了,才制止了坏事的发生,但很多家庭并不如薛骏家这样幸运。所以,这就需要父母提醒孩子,遇到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如果非极其特殊的情况,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双职工”家庭成为了现在家庭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家庭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平时孩子上学还好。一旦遇到孩子放寒暑假,孩子单独在家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除了要让孩子预防火、电等危险之外,还要让孩子对陌生人敲门这件事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父母一定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让孩子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尽量保持高警觉性,防范一切由陌生人带来的可能的危险。

培养建议

建议一:告诫孩子,单独在家一定锁好门

  防盗门的全称就是“防盗安全门”,它的功用就是兼具防盗与安全。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防盗门和家门都上好锁,坏人进入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父母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只要父母亲人都不在家,自己首先就要锁好房门。另外,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千万不要一有人敲门,想也不想就去开了,最起码也要有一个询问的过程。父母要让孩子有这样一个意识:家中的出入门就是他的安全防护,不要轻易卸下。

建议二:提醒孩子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窃贼或骗子多以“修煤气”、“查水表”之类的说词为借口,骗取单纯的孩子上当受骗,使其放下警戒心打开保护自己安全的家门。

   寒假的一个上午,家中有人敲门说查户口。11岁的魏南说:“爸爸妈妈没在家,你们下午来吧。”那人却说:“你把你家所有人的名字填进表格就成了,不用那么麻烦。”魏南听后也觉得这件事自己就能办,于是打开了房门。

   哪知道房门一开,两个蒙面人闯进来捆住了魏南,接着把家中的现金、存折等洗劫一空,随即逃之夭夭。魏南吓呆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呼救。他受了很大的惊吓,但是从那以后他也记住了这个教训——以后再也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再也不轻易给外人开门了。

   魏南的遭遇值得父母深思,他就是因为轻易相信了陌生人的话,才引祸上身。可见,让孩子保持高警惕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说词,对于保证他的基本安全是多么重要。

建议三:帮助孩子掌握隔门问答的技巧

   其实与陌生人隔门问答也是有技巧的,父母要让孩子保持高警惕性的同时,也要多加思考,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巧妙的回答也一样可以阻隔危险。

   暑假时,9岁的叶阳一般都单独在家。这天有人敲门说是检查天然气管道。叶阳透过防盗门上的猫眼看了看,说:“让我看下你的工作证。”见对方没拿出来,他就说:“你拿来证件再来吧。”说完就不再理会。晚上,等到父母下班回家,叶阳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父母直夸叶阳做得对。他们也不禁庆幸,看来之前对孩子不断地灌输安全教育还是很有成效的。

   当陌生人假借说词的时候,只要孩子能多一个心眼儿巧妙问答,就能如叶阳这样躲过危险。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记住,与陌生人的对话,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抱有怀疑的态度,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要让对方知晓自家的真实情况。必要时候还可以撒个小谎,谎称父母就在楼下或正在睡觉,等等。而且,孩子遇到的这些事情,也一定要告知父母,好让父母做好防范。

建议四:若坏人已经进入,让孩子不要盲目反抗

  父母需要让孩子牢记一点:保护生命不受伤害是第一位的!当坏人已经进入了家中,孩子千万不要盲目反抗,更不能盲目呼救。因为某些坏人也许只是为了求取钱财,孩子的反抗呼救可能会让他惊慌失措,反而会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另外,也有这样的情况:父母会告诫孩子,有人敲门不要应声,装作家里没人。这种方法有时候有效,但有时候窃贼也许就此撬门而入。这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跳出去反抗,要学会隐藏自己以及报警求助。

建议五:教会孩子如何报警求救

  报警的电话是“110”,父母要让孩子牢记这个号码,而且也要教会他如何报警求助:报警的时候要能详细、清楚地说明自家的位置;若是看到了坏人,也要能尽量详细地讲清楚坏人的某些特征,比如性别、身高、胖瘦、发型、身上的衣服或者其他特征,等等。

  另外,父母也要让孩子平时记住父母的电话、本地派出所的电话,甚至最亲近的邻居的电话。这样也会方便求助。

建议六:通过演习教育孩子提高警惕

  “陌生人敲门”之类的演习,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警惕性。这类演习十分有针对性,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形式。

  上小学3年级的章辰,一天下午独自在家写作业的时候听到了敲门声,对方说是修水管的。章辰说:“我家水管没坏,你走吧。”那人又说:“你又不知道坏没坏,让我看看吧。”章辰回答:“我爸睡觉呢,我叫醒他,你和他说。”

  这时,家门一开,爸爸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说道:“不错啊!你知道怎么应对了。”章辰眨了眨眼睛,刚才原来是爸爸捏着嗓子变了声,那不过是个小演习。后来,爸爸和妈妈经常给他做类似的演习。爸爸说:“就是要让你熟悉类似的场景,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而经过演练,章辰的警惕性变得极高,在他家从来没发生过陌生人闯入的情况。

  当然,父母要记住的是,实战演练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千万别开门”,而是要教他学会如何防范陌生人、如何识别陌生人的意图,以防止万一情况的发生。同时,孩子也要通过演练学会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金玉良言

孩子安全意识的提高需要父母和老师平时的教育,如果孩子重视起来,提高了警觉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陌生人上门造成的伤害事件发生。父母要提前让孩子了解各种骗术的形式,让他遇事要冷静、多思考,一定要有基本的安全意识,要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为先。

26.安全用药:是药三分毒,教孩子不可滥用

  

  生病就吃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可见即使是治病救人的药,也需要谨慎服用,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要将药品与其他食品同等看待,在用药之前,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不可随便乱吃、乱用。

  

  马上要考试了,上初中2年级的成渝突然开始咳嗽。他认为自己得了感冒,当时父母都有事不在身边。于是在上学路上,他到学校旁边的小药店买了一些治疗感冒的药。但吃了两天后,成渝的咳嗽并没有好转,他以为是自己吃的药不管用,便又去买了另外几种。为了能让感冒在考试前好转,他也没仔细看说明,每次吃药都是好几种感冒药一起吞进肚子里。

  然而几天过后,成渝感觉身体越发不舒服,还浑身无力,上课的时候竟然晕倒了。老师和同学连忙将他送往医院,并通知了他的父母。后来,经医生检查发现,成渝因为吃了过多、过杂的感冒药,导致他的肝脏受到了损害。而且他的咳嗽因为没有得到确切的治疗,也已经转为支气管炎,现在只能住院进一步治疗了。

  成渝和父母得知这一情况,都后悔不迭——成渝后悔自己不该吃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感冒药,父母则后悔没有提前告诉孩子不要乱吃药。

  孩子对药品的概念恐怕只停留在“可以治病”这一点上,尽管父母也会告诉他“药不能乱吃”,但他也只知道治疗不同种类疾病的药不能乱吃。像成渝这样吃药过杂过量的孩子,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所以,这就需要父母首先要有一个防范意识,要让孩子明白“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他千万不要滥用药品。

  药品的确可以治疗身体某些部位的病痛,有的还可以称作“良药”。但药品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规范的,什么病该吃什么药,什么药该如何吃,都有各自的标准。尽管药的知识很复杂,父母也许不能一句两句话就说清楚。但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自己不能随便乱吃药。如果有条件,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简单的药理常识,让他适当看一些相关书籍,既增长知识,也能给他提个醒。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理智看待药品,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要让孩子知道,药能治病,使用不当也同样能“致病”。

培养建议

建议一:改变孩子“有病必须吃药”的认知

  医生用药治病,人们买药使用。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有些小毛病也许并不一定非要去吃药。人体自身会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些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状态、锻炼、合理饮食等方法治愈。

  因此,父母要改变孩子的“有病必须吃药”的认知,要让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此来减少孩子滥用药物的机会与概率。

建议二:告诫孩子生病用药该以医嘱为准

  一般药品说明书上都会有这样的一句话:“请谨遵医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诫人们,药品要遵照医生的建议来服用,包括用药量、用药时间、一日几次等问题,只有医生才能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父母除了自己不要盲目用药之外,也要注意提醒孩子,生病应及时上医院进行确诊,谨遵医嘱用药。拿到药品后,应该首先看药品说明书中有没有标注儿童剂量,若有则可以服用,若是没有就需要咨询医生。要尽量规避已知的高风险药物,并遵照药物说明书限定的剂量严格用药。

  另外,由于一些药品只说“小儿酌减”、“遵医嘱”等概念模糊的字眼,或者让自行计算孩子的用药剂量,若是自己不能准确把握剂量,也要到医院咨询医生后服用。

建议三:提醒孩子不要擅自改变用药规律

   也许有人会觉得,吃药谁不会?说明书上写得明白。但有时候,孩子的心理很简单,他会认为,要想快点好就要多吃,若是快好了就可以少吃。未经父母、医生同意,孩子擅自改变药量,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爸爸带着重感冒的儿子从医院回到家,并对他说:“这几天我和妈妈都很忙,你自己要记得吃药。”10岁的儿子听话地点了点头。三天后,他感觉自己好了许多。于是就再没注意用药,吃药也没有了规律。

   几天后,爸爸又一次带儿子去了医院,原来儿子因为最后几天没有按时按量吃药,导致了“重感”,不得不再次检查再次用药。爸爸无奈地看着儿子摇摇头,儿子拿到药后对爸爸说:“这次我肯定听话!我不想再感冒了,太难受了!”

   相信这个男孩会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他再也不会擅自改变用药规律了。父母对此也要重视起来,要孩子不要只单凭表面现象来判断自己是否痊愈。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说的用药都是有临床依据的,只有认真执行,疾病才会好得更快。

建议四:及时阻止孩子自行配药、买药

  有时孩子想要治好自己的病,又不想麻烦父母,所以自己去配药、买药。而有些药品,又是孩子抱有好奇心或其他不健康心理才去购买的。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应该及时制止。

  13岁的齐鲁上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眼看着马上就要开始下一次考试了。他生怕这次又考不好,结果每天紧张得睡不着觉。后来,他自己偷偷从路边小店买了些***回来。

  为了晚上能睡着,齐鲁将买的30片***全吃下去了。最终他晕倒在自己的卧室里,幸亏爸爸发现及时,将他送进了医院。

  苏醒后的齐鲁非常后悔,爸爸妈妈则很是后怕。后来,他们加强了与齐鲁的沟通,帮助他解决问题、减轻压力。齐鲁再没做过傻事。

  尽管这个事例有惊无险,但却是给父母敲响了警钟。孩子自己到药店配药、买药,是要引起父母足够重视的。父母一定要告诫孩子,药不可以随便乱配、乱吃,应多向父母、医生求教,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建议五:让孩子不要错将保健品当药品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保健品广告,美其名曰 “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等等。尽管广告中说这些保健品吃了可以 “缓解身体不适”,但是它终归还是保健品,并不具有治疗作用。

  所以,父母首先就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保健品的广告。然后,还要告诫孩子,让他不要依赖于保健品,更不能将保健品当成药品服用。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会贻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金玉良言

有句俗语说:“食补胜于药补。”意思是说,平常吃的食物若是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也是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另外,多锻炼身体,强筋健骨,疾病自然也会绕道而行。而且,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抵挡疾病入侵的法宝。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和用药,千万不要因为滥用药而伤害身体。

27.接触宠物:不要孩子与宠物“亲密接触”

  

  养宠物是现在许多人的爱好。家中多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生灵,也的确会给家庭带去不少的欢乐。但是,人尚且会有生病的时候,更何况是宠物?而且宠物身上携带的某些病菌,也许对它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若传染给人,就有可能使人生病。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有爱心的同时,也不要让孩子与宠物太过亲密。

  

  爸爸把一只宠物狗送给了7岁的浩南,作为他升入小学的礼物。浩南对这只小狗爱不释手,可说得上是宠爱有加。每天他都与小狗同吃同睡,洗澡也在同一个浴缸中。即使是上学,浩南也时刻想着它。爸爸妈妈曾经多次提醒他,要他不要与小狗太过亲密,但浩南将爸爸妈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后来,浩南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是家中宠物携带的病菌传染的。经过治疗,以及爸爸妈妈悉心的照顾,浩南最终痊愈了。但回家后,他却开始疏远那只小狗。

  于是,妈妈对他说:“你看你以前那么疼它,现在突然就不理它了,它多可怜啊!其实,不让你与小狗过于亲密并不是要你不接触它。只要你能做好小狗和自己的卫生工作,你们还能和以前一样做好朋友啊!”听话的浩南后来与小狗保持了一个安全的距离,类似生病住院的事情也再没发生。

  许多孩子都会像浩南这样,对小动物喜欢得无法形容。他对宠物表达爱意的方式更是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安全意识更重要 第2章 校园内外的安全 第3章 家庭生活的安全 第4章 社会生活的安全 vip 第5章 野外旅行的安全 vip 第6章 自然灾害的应对 vip

相关推荐: